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新聞新聞
“互聯網+”協同制造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
“互聯網+”協同制造的重點方向
“互聯網+”協同制造與《中國制造2025》交織并進,更加突出互聯網對制造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變革的推動作用,這項行動圍繞“智能化、個性化、網絡化、服務化”四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
一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基于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將給制造業帶來生產效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和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智能制造產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比較優勢,并在互聯網技術與生產制造全過程融合發展的進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具備了發展智能制造帶動制造業實現新躍升的良好環境。在當前形勢下,應緊緊把握我國信息通信、互聯網產業的技術優勢和制造業大國大市場優勢,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牽引的雙重作用,形成政產學研用的合力,著力提升核心軟硬件的技術水平與應用能力,鼓勵以工業生產需求為引領,促進工業發展模式變革。
二是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傳統標準化生產模式下,企業與用戶間信息交互不充分、企業內生產組織缺乏柔性,所以同質化生產是最經濟合理的選擇。隨著C2B等電子商務模式的快速發展,市場逐漸由生產導向轉為用戶需求導向,千篇一律的共性產品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在“互聯網+”時代,制造企業可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3D顯示、移動O2O等打造用戶聚合平臺、多元社交平臺,收集用戶的個性化產品需求,并逐步改變原有相對固化的生產線和生產體系,從而打破渠道單一、封閉運行、單向流動的傳統供需模式,使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的全環節更加緊密并高效協作,實現“個性化”與“規模化”理念的相輔相成。當前,海爾、紅領等行業領軍企業已經在各自領域開展了相關業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制造技術的發展成熟,柔性大規模個性化生產線將逐步普及,按需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將成為常態。
三是提升網絡化制造水平。受空間、資源等限制,傳統企業研發設計、制造等環節基本在企業內部獨立完成。通過互聯網平臺開放的協同服務,可實現企業內部以及全球各方設計研發者之間的協同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企業研發效率,降低企業創新成本,眾包設計研發及云制造就是其典型的表現形式。目前,在國內已涌現大量網絡化制造模式案例,例如在天智網云制造平臺上,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超過2萬家企業可以與上線企業實時對接,快速共享生產資源。寶信軟件打造的“上海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匯集了汽車、民用航空、鋼鐵等領域上百類制造資源,為企業提供云設計、云仿真、云制造等服務。數碼大方“工業軟件云服務平臺”,為3萬多家制造企業提供軟件租用、設計、制造等服務。這些新的服務模式和業態如果能逐步在全行業推廣,將有效改善我國制造企業目前普遍存在的生產與創新能力低、成本高等問題。
四是加速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攀升、供需對接日益便捷等因素作用下,制造本身在工業產品附加值構成中的比例越來越低,增值性服務逐漸成為企業競爭的新焦點。部分工業企業已經開始積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互聯網新技術,整合分析涵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海量數據,并反饋至研發、制造環節,形成各環節緊密協作、服務鏈與價值鏈快速聯動的新態勢。例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制造企業,近年來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提升服務能力,通過數據建模分析、專家診斷等方式,提前預判故障風險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將過去的被動維護或憑借經驗開展的定期維護轉變為按需提供的主動服務,實現了向服務型制造的有效轉型。這樣的模式在家電、汽車等行業也具有可復制性,推廣后將有效節約企業運維成本,提升用戶體驗,大幅拓展產品的價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