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新聞新聞
“中國制造2025”將帶來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2、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用戶體驗有待提高
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正在改變著客戶的金融消費模式,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嚴重沖擊。2013年以來,以余額寶為首的理財產品為客戶設置了更加靈活自由的投資組合,其產品收益率設立之初遠高于銀行理財產品。這些互聯網企業利用它們所掌握的海量用戶數據,不斷推出個性化金融產品,滿足著金融行業標準化服務難以覆蓋的客戶需求,享受著“肥尾”效應所帶來的好處。這就迫使金融機構提高原有產品對時效性、便利性和個性化的要求,及時采取新技術手段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
網絡金融的迅速發展改變著金融行業的價值創造和服務方式,也將考驗著它們的管理水平、客戶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它們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引導業務發展,并推動產品開發、業務拓展、決策支持和運營管理等多項業務發展,逐步形成金融行業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企業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消費模式,逐漸形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體驗為核心的生態環境,他們在用戶體驗方面走在前面,“余額寶”、“嘀嘀打車”、“微信紅包”等一批體驗性好的項目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金融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稀缺資源、擁有壟斷牌照,用戶體驗一度較差,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利率市場化以及國家政策的刺激,金融行業逐漸在加強用戶體驗,未來交互性好、中間成本低、操作便捷且用戶體驗好的金融企業將會受益。
3、國家政策推動金融行業改革
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國內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能力將進一步加強,對優化投資結構、帶動民間資本投資和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都具有積極作用。去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國務院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降息降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2015年4月,隨著證券行業放開“一人一戶”的政策限制,直接影響著它們經紀業務的傭金體系,加劇券商行業競爭。銀行業同樣面臨因減少收費服務所帶來的影響,近期李克強總理多次要求商業銀行減少收費項目。但國內部分金融機構在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方面相對單一的問題凸顯,將導致潛在信用風險增加和信貸資產質量下降,部分機構將可能遭遇生存性危機。
4、金融業缺乏應對“中國制造2025”的長期規劃
互聯網界和產業界紛紛投入巨資布局物聯網,逐步向“中國制造2025”轉型。百度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平臺布局人工智能,阿里巴巴在布局電子商務上優勢明顯,騰訊利用其在社交關系鏈上的優勢布局互動娛樂。海爾于2015年3月份對外發布了工業4.0戰略實踐計劃,同時上線的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和模塊商資源平臺構建的互聯工廠將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將碎片化、個性化的用戶需求與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體系高效對接。華為公司以“創新ICT,共建全連接世界”為主題,發布面向智慧城市、金融、電力和媒介資訊四大行業創新解決方案,力爭建立華為在IT技術上的領導地位。
但金融行業還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中尋找突破,還沒有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前布局。目前,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公司已經不是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一旦“中國制造2025”出現爆發性增長,它們不僅掌握“中國制造2025”發展的話語權,而且還可能進一步改變金融業。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金融業的機遇
從歷史上看,工業革命為金融業快速增長提供了重要基礎,“中國制造2025”也將為金融業提供極佳的發展機會。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端制造業正在向各個領域滲透,工業4.0和物聯網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充分重視,它們帶給金融業的機會在于,與物聯網相關的高新企業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持和新生代用戶需要不斷改善金融服務體驗。